编者按:李达三先生1921年出生于上海。1995年至今,历任复旦大学第一至第四届校董,后任资深校董。现任声宝——乐声(香港)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CARLTON(卡尔顿)酒店集团董事会主席。于1943 年进入重庆复旦大学会计系,1945 年毕业后返沪协助父亲打理生意。1949年,李达三只身南下香港拓展海外业务。其后,他不仅在电器业大有作为,更于80 年代后期进军酒店业,并在10 年内一跃成为闻名遐迩的酒店业巨子。
李达三先生及其夫人叶耀珍女士均与复旦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92年起,李达三夫妇先后捐资在复旦兴建了李达三楼、叶耀珍楼、李达三会议厅等多座建筑,并于1994 年设立了“教师培训基金”。2008 年,李先生再次斥资800 万修缮李达三楼,并于2009年6月16日重新投入使用。
他,就是这栋十层大楼的捐献者,45级会计系校友李达三。
李达三和老同学们的情谊始于战火纷飞的1943年。62年前,就是在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候,李达三和其他许许多多的学子一起,离开了沦陷的上海,迁往内地。那一年,李达三由上海朝着西北方向,先后经过崎岖山路、穿越荒山、搭乘火车及木轮推车等各段不同的交通工具,花费了45天时间,才到达大后方的重庆。“当时由于沦陷区学生均是统一分配学位,我幸运地被分派到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继续就读会计系,直至1945 年毕业。”
“这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经历,是母校和母校的老师培养了我。”每每回忆起重庆复旦,李先生都颇为感怀。从1943 到2009,六十多年过去,李达三在海外奋力拼搏、开拓事业,在电器业和酒店业均占据了崇高的商业地位。而他对于母校的情谊,依然厚重而绵长。
1990年,李达三连同其他校友慨捐巨款,使第一届复旦大学校友世界联谊会于当年的12 月24~25日在香港顺利举行。世联会空前的盛况下,是李达三等诸多校友的倾力支持。同样也是由于对于四十年代复旦会计系的那种饮水思源的情感,激励着李达三回馈社会、反哺母校。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时,复旦的会计系划归上海财政学院。此后整整四十年,复旦没有会计系。四十年后的1992年,11月,第二届世联会在复旦举行。在大会上,李达三提出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特别是对外蓬勃的经济交往中,会计人才不可或缺。“学校决心恢复会计系,我就捐一幢楼。”他力议复旦大学恢复设立会计系。复旦大学校务会也采纳了李达三的建议,并报国家教育部批准,李达三即捐款500万元,在复旦大学校园内建造高10层,面积7000平方米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楼,也就是文章最开始提到的“李达三楼”。
2008年他再次慷慨捐赠800万元用于李达三楼的修缮工作。2009年6月16日,李达三先生及夫人叶耀珍女士出席了“李达三楼重建落成典礼”。李达三先生在致辞中表示,看到重建一新的大楼,倍感欣慰,同时对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未来发展给予很高的肯定和期望。同时,为了吸收国外最新管理概念与会计知识,李达三先生每年出资选送复旦大学会计系的讲师、教授,赴香港、美国深造。
事实上,李达三夫妇均与复旦有着深厚的渊源。李夫人叶耀珍,早年肄业于上海震旦大学。追溯发展历史,复旦大学是由震旦大学衍生而来,叶耀珍追随丈夫,也以个人名义捐资建造了复旦大学学生文化活动中心,中心1998年建成,并被命名为“叶耀珍楼”。复旦大学校园内先后树起了一对夫妻楼,在主干道邯郸路两翼遥相呼应,一时传为佳话。
从1995年起,李先生历任复旦大学第一至第四届校董。此外,他对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上海母校澄衷中学、宁波东钱湖镇中心中学也均有捐资建楼和设立奖学金。去年,李先生被授予宁波诺丁汉大学名誉法学博士。他还关心祖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科学事业发展,在家乡宁波,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都有他的贡献。
李达三先生常说:“一个国家要富强,人才很重要,而人才的培养,教育是根本,教育是千秋万代的大业,振教兴邦,匹夫有责。”因此,他选择了捐助教育、科技事业,以一片赤子之情,奉献着复旦,奉献着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