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谷雨送走春耕,迎来芒种播种的节气。过去的一个季节,在准封闭状态下,复旦校园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节奏没有因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袭击”而被打乱。这种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除了全体师生的守望相助、坚持不懈、担当笃行外,来自校外社会各界有爱之士和组织、各地校友会和校友的鼎力相助,共同铸就了友爱温情而矢志不移的复旦校园,一如绽放的勿忘我,花开予香,花落育芽。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红红的苹果、爽爽的螺蛳粉、开胃的酱香、馋牙的小食、甜甜的奶饮、酷酷的防护服、小小的病毒克星……从2022年3月15日开始,装载着满盈盈的爱和沉甸甸的情的“专列”,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驶向复旦,似六月的细雨绵洒在这片历经百余年的校园圣土上,雨后彩虹映衬着希望和未来的传说,大爱总会带来最美好的时光。
限于篇幅,本刊只撷取部分来自各地校友会和校友的捐赠故事,母校师生永远感念这一刻。
西安校友会站:延河浦江,风雨同舟
“做核酸回来领了两个苹果,觉得今天太美好了。”2019级中国语言文学系本科生蒋畅语,自学校采取准封闭管理措施后,她每次去食堂都会问阿姨,“今天有没有水果?”,但每次都令她失望。没想到4月6日做完核酸检测回到宿舍,就收到了两个苹果,“苹果很红,不愧是延安来的,口感和新鲜度比自己在外面买的还好。感谢学校、校友对我们学生的挂念”。
她所说的来自延安的苹果,就是刚刚分发到各个师生集中住宿点,来自西安校友会动员广大校友捐赠的3万斤延安洛川县优质苹果。
2022年4月6日中午,西安复旦大学校友会动员广大校友捐赠的3万斤共计1091箱优质苹果,陆续到达各校区。一辆货车,1500公里,日夜兼程,这一口脆甜,只为师生所盼。
▲西安校友会组织捐赠的洛川苹果抵达母校
师生有所呼,学校必有应。在准封闭管理期间,陆续有同学通过“旦问无妨”反映没来得及囤够储备,希望学校能够提供一些基础物资。学校迅速响应,校党委书记焦扬等校领导亲自关心,多方联系,最终通过对外联络发展处(以下简称“外联处”)与校友会积极筹措,经1978级经济系校友、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赵定理联系后,2004级经济学院博士校友、西安校友会副会长、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蒲小川倡议向母校捐赠3万斤“延安苹果”。
3月31日上午,在复旦大学西安校友微信群里,1986级管理学院校友、西安校友会副会长石德忠发起捐赠号召。“号召大家募捐,就是希望更多凝聚校友对母校的情谊,大家力所能及,我也会做兜底工作,因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事,也是愿意做的事。” 群里校友积极回应号召。
活动开始不到一个半小时,就收到9000余元捐款。当天下午1点半,捐款额超过2万元。4月1日上午10点,捐款超过4万,至下午捐赠活动结束,共收到77位校友捐款52000元。随后,蒲小川又捐赠12万元,补足剩余资金,并承接起联络采购与物流渠道的任务,“争取质量好,价格最优惠”。
“校友的反馈非常积极,有很多校友打电话来询问,对母校非常关注。”石德忠说。此次捐赠金额随意,由郝奇校友负责捐赠资金的收集和统计,原计划仅募捐一天,但校友们捐赠热情不减,群里不时有人询问是否还可以捐款,活动最后持续了两天。
制定需求清单时,在陕西工作十年的蒲小川首先想到的就是苹果。“延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苹果,也是最好的产业之一。中国每9个苹果中,就有2个出自这里。苹果还有平安的意思,愿复旦师生都能平平安安。”与学校对接后,原计划感觉2万斤苹果就能满足学校所需,蒲小川还是决定一次性采买3万斤。“希望师生和在抗疫一线奋战的员工、医护人员尽可能多分到一些,补充维生素。”
延安作为革命老区,这次采购,石德忠也希望“能用革命老区的成果来支援学校抗疫,同时也对革命老区做贡献”。
货源和资金都已到位,运输司机却成了难题。“运输到上海,面临着回来后被隔离十四天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协调,保障司机(尽量减小)回延安后因隔离可能产生的损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蒲小川说。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西安校友会寻找到了承接物流的车辆和司机。
就这样,4月5日下午,从采摘地直接出发,1500公里,3万斤,1091箱延安苹果,两位司机日夜兼程,带着校友的祝福和对母校师生的关心,驶向复旦校园。
4月5日晚11点半,当载满苹果的货车正在疾驰而来时,一个名叫“苹果群”的校内对接群组建起来了。学校办、外联处、保卫处、总务处、团委、学工部、研工部、医学学工部、人事处、枫林管委会、张江管委会、江湾校区等各个部门同事在群里迅速行动,开展爱心接力。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是复旦大学的校训,也是蒲小川和石德忠的微信签名。
“工作多年,我一直牢记校训,好读书、求甚解、学以致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收获良多。”蒲小川曾在上海工作很长一段时间,每当遇到困难,或心里难受时,就会到相辉堂前的大草坪坐一会,便觉得一切都释然了,“复旦一直是我心灵的家园。”他勉励师弟师妹们,“要不带功利心地对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同样,疫情当前,石德忠也希望师弟师妹们,“不论何时,都要把复旦精神弘扬下去,传递下去”。
作为分发苹果的“大白”,2019级生命科学学院本科生杨娟,写下这一段话,“穿一身防护服、拉一辆小推车,然后和大白们在阳光和树荫下穿梭,逐次分发至各楼宇,耳旁只有推车的轮子滚过的声音。手套里积聚的是汗水,但想到同学们将会收到这些甘甜清脆的延安苹果,我的心里也沉甸甸的!感谢战疫前线的每一位工作者,你们辛苦了!感谢各方浓情的支持,上海加油!”
在光华楼旁,教师和后勤保障人员们间隔两米,排着队在领取苹果,当看到苹果是来自延安时,一位保洁阿姨颇为惊喜,“这是我老家的苹果”。
在朋友圈、微信群里,也陆续有同学晒出收到的苹果:“感谢西安校友会送来的苹果!期盼的水果续上了。”“这绝对是我过去十九年中,吃过的最好吃的苹果。”“妈妈,今天我们西安校友给我们发的苹果,好安逸哦!”“这是封楼期间的第一份水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爱,觉得自己被学校照顾得很好,幸福着也感恩着。”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校友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复旦人都收到了,疫情当前,也倍知每一口食物的来之珍贵、来之不易,但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就像一位同学收到苹果后,在朋友圈的有感而发:“希望,是我们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
宁波校友会站:申江甬江,日月共光华
4月8日晚上,22点30分,一辆重型货车,停在了光华楼前,这辆足有90立方米的货车,让车身悬挂的长约7米的条幅“申江甬江,日月共光华”,显得有些比例失调了。
接下来就是消杀、卸载、搬运,志愿者说的最多的一句就是,“太壮观了”,车上满满的944箱抗疫物资,就是宁波校友用8天时间筹措,千方百计运送而来的。
时间回到4月1日清晨,当获悉疫情期间,母校最急需防护服、隔离衣等防护用具之后,宁波校友会秘书组就在校友微信群发布了募集捐赠资金的消息,目标采购5000套防护衣捐赠母校。在短短半个小时内,就有五个校友以个人或者企业名义认捐资金,其中一个校友捐赠20万只一次性医用口罩和1000个额温枪。
目标确定后,就是采购的事。由于疫情爆发,防护服成了急需品,价格翻番甚至更高,还没现货。几经周转,通过校友推荐,终于在4月2日,寻到质量好价格优,能在4月7日提供现货的工厂。
短短两天,资金、物资均已到位。但运输却成了难题。
清明假期间,校友们多方筹措,设法解决物资进沪的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了解情况后,赵定理学长与复旦大学办公室、外联处积极帮助这批捐赠物资办理入沪通行证,宁波校友会也寻到愿意跑一趟的运输单位,宁波本地最大运输企业中通物流集团。
车子敲定后,原计划的30立方米尚有五六立方米的富余,多出来的空间不能浪费,了解到学校还是紧缺防护服,已捐赠20万只口罩的校友,又追加了一批防疫物资,追加的物资又远远超过了30立方米的容量。
最终,7万套隔离服、5000套防护服、20万只口罩、1000个防护面罩、320个额温枪,装载进了90立方米的重型货车中,奔赴复旦。
▲宁波校友会组织捐赠的944箱防疫物资抵达母校
疫情当前,物资紧缺,物流不畅,宁波校友会如此迅速、通力地合作。其实,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向母校捐赠抗疫物资。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宁波校友会就先后7次,从全国各地,甚至其他国家辗转运送口罩、防护衣等母校急需的抗疫物资。
这一次捐赠,他们还是说着一样的话:“无论身在何方,复旦人的热血始终澎湃;无论身在何境,复旦人的信心始终坚定。家国有难,义不容辞;召必战,战必胜。” 整整944箱物资,光接收、消杀、卸货、入库及清点工作,复旦科教器材供应服务中心20余位员工,用了近4个小时,直至凌晨1点半才完成整理工作。
深夜,对接群里的老师有感而发:“认真看了捐赠清单,安排同事腾挪仓库。大家都说宁波校友太厉害了。虽然卸货辛苦但为了防疫都是乐在其中。备货压力因为有你们的这批捐赠舒缓了不少,多谢多谢。”
就在物资进入上海后,此次统筹募捐的一位宁波校友,也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2020年2月和校友们一起捐赠了七次抗疫物资,历经千辛万苦,七次捐赠历历在目。以为疫情马上过去不会再有,没想到两年多还在影响我们。母校师生急需抗疫物资,在校友们支持下,尤其是钟国华校友和校友企业帮助下,从4月1日一起募集资金,寻找货源、寻找运输企业,顺利运到母校,8天终于成行。满满当当90立方米大车这时已驶入上海境内,为保障母校师生健康安全做力所能及的事,感谢感恩!”
上海校友会站:同心守“沪” ,通宵达“旦”,“疫”起接力
在这场抗疫行动中,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下简称“上海校友会”)主动作为,在沪校友企业、下属同学会、热心校友们积极响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打赢抗疫攻坚战、为守护平安复旦、为关心关爱校内外师生贡献力量。
“一果一心愿,一城万人牵!”4月9日下午,一辆满载着1600箱爱心苹果的大型运输车日夜兼程,终于从山东烟台顺利抵达上海临港方舱医院。
时光倒流至4月5日。这一天,设计容纳1.36万张隔离床位的上海临港方舱医院正式开舱,由上海、江苏、浙江三支医疗队协作共管,联合开展医疗工作,其中,上海队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207名医护、管理人员组成,同时承担着方舱医院内部基础管理、诊疗规范及流程制定、信息技术支撑等工作。
从学校得知信息后,上海校友会、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立刻行动起来,希望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支持,他们联系了上海澳妙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陈健听闻后当即表示愿为抗疫做些力所能及之事。
大家原本打算为医护人员捐赠蔬菜,考虑大家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做菜,陈健就想到了老家山东的大苹果。经过斟酌,三方决定驰援烟台栖霞苹果,随即将这一想法与临港方舱医院院长、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沟通。
达成共识后,三方立即策划联系、落实货源、协调司机,在疏通物流、装箱发车等方面克服各种困难,经货车星夜奔驰1000多公里,仅用两天时间,便将1600箱爱心苹果提前送抵临港方舱医院。
▲上海校友会支援临港方舫医院爱心苹果
“我们会发给上海医护人员和所有来援助的江苏浙江医护人员,大家吃到大苹果一定很高兴!”收到苹果后,负责联络沟通的附属华山医院王兵医生特地表示了感谢。
促成此次捐赠的上海校友会副会长华彪特别邀请复旦校友、诗人傅亮题句。傅亮感此义举,深情写下“上海加油!一果一心愿,一城万人牵”,此题句印在装载着爱心苹果的箱子上,更印在大家心里。
4月中旬,复旦大学已实施为期一个月的准封闭管理和严格封控管理,在此期间,四校区全体师生员工经历多轮全员抗原检测,学校在抗原试剂盒上有大量需求。
4月12日晚,校友企业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动联系上海校友会,询问可以为母校做些什么。
了解母校需求后,在上海校友会的组织下,校友企业立刻联系调货运输,连夜便筹集了40000份抗原试剂盒,第二天,上海突降暴雨,校友企业分秒必争,将抗原试剂盒及时送达复旦校园。
为尽早实现校园的“动态清零”,配合学校打赢这场硬仗,4月14日,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联合另一家校友企业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追加捐赠10000份抗原试剂盒。
得知不少母校教职工在生活物资上存在困难,上海校友会与上海澳妙实业有限公司在筹集1600箱苹果支援临港方舱医院的同时,又临时追加了540箱苹果订单,驰援母校教职工。一天之内爱心苹果分四次送至仁德公寓、国定路宿舍、国福路宿舍、国泰路宿舍等四个复旦教师集中居住的社区。
爱心苹果送达时,上海校友会下属文创同学会也紧急行动起来。校友们积极开展捐赠活动,共同订购了“盒马生鲜”生鲜物资保障包,并争取到了优先配送服务。其后三天之内,他们联系“盒马”协调运力,将286份包含米、面、肉、蛋、蔬菜、牛奶等生鲜食品的物资保障包分批配送给286户退休教师、困难教职工、烈士家属等。
“无比感动!复旦校友会的雪中送炭永远铭记在心,同时教会我应该尽力而为,应该多做贡献!”“我们已经收到物资了,特别丰富,太感动了,非常谢谢我们的校友!” 收到物资后,老师们纷纷发来感谢。
疫情“倒春寒”以来,在上海校友会的组织下,下属各同学会和热心校友也接力行动,为奋斗在一线的“大白”提供支持保障,为校内外的师生们送去关心关爱。
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建的IT同学会率先行动。会长史一兵联系森耀炘医为封闭管理中的学院留校学生捐赠水果和牛奶和酸奶,副会长陈雪峰携上海万物新生环保科技公司捐款20万元用于学校采购可循环饭盒物资,副会长杨万强携复深蓝为学院家住浦东的老师和住在校外的专硕学生捐赠了一批蔬菜和水果,并向附属华山医院捐赠800套防护服。
PE/VC同学会副会长陈飞捐款20万元至上海尚医医务工作者奖励基金会,用于慰问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副会长鲁育宗为学校捐赠了一批医疗抗疫物资,包括1000个面罩、400件医用防护服和5200只医用防护口罩。
法律界同学会会长俞卫锋亲自组织参与,纪超、栗春坤、刘赤军、裴长利、王军旗、吴益民、夏海波、叶玉盛、张飞、张仲波等会长们积极响应,为法学院捐赠总计10万余元,用于采购物资,关怀在校学生;副会长黄东捐赠了2400斤新鲜蔬菜,参与联系货源、运输和分发,驰援法学院百位老师;副会长孙志祥、费宏博、卞栋梁共同购买了百份“肯德基”牛排、150份“肯德基”套餐慰问师生。
文创同学会向6家复旦直属医院捐赠200台电扇,为复旦中学采购所需物资送抵校园,解校内师生的燃眉之急。
此外,热心校友也自发在青年同学会微信群组织为新闻学院提供一批价值2000余元的酸奶物资,另有近30位校友和上海汉理股权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为近20名住在校外的专硕学生提供共计7000元生活补助。
越来越多的校友自发组织,主动联系上海校友会,希望“为母校做些事情”。“校友们心怀大爱,上海校友会也将尽力而为,为母校、为抗疫作贡献!”
厦门校友会站:同心抗疫,共担风雨
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
在母校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厦门校友会心系母校,自发组织校友募集捐赠资金,1天半时间内71位校友爱心接力,筹集资金20.55万元,用于师生防疫生活物资采购,与母校共克时艰。
4月10日下午,在获悉母校物资采购需求后,厦门校友会理事会第一时间召集线上会议进行商议。考虑到疫情封控、物流不畅,资金支持是当前助力母校防疫最直接有效的方式。理事会带头进行内部认捐,并同步在校友微信群发布了募集捐赠资金的消息。
“因上海疫情形势严峻,母校封校多日,疫情管理任务繁重,急需一批抗疫物资,地区校友会心系母校,现已有各地区校友会校友参与捐赠。请自愿热心捐赠的理事将捐赠款及时转入复旦大学厦门校友会账户。厦门校友会尽快将捐赠款转入母校,由母校组织采购抗疫物资。谢谢各位热心校友。”
信息发布后,迅速得到了广大厦门校友的积极响应,校友们纷纷慷慨解囊。截至4月11日24点,在发布募集捐赠资金信息后的36小时里,共计筹集资金人民币20.55万元,募集资金全部转入母校基金会账户。
涓流所积,终成沧海。校友们表示,厦门校友会一直以来秉承服务校友、服务母校、服务社会的宗旨,助力母校共克时艰,更是责无旁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母校略尽绵薄之力,复旦人守望相助,必将携手战胜疫情,让校园回归往日的美好与生机。
复旦大学校友会在征得厦门校友会同意后已经将这笔资金用于采购T恤,在夏季即将来临之前,于4月底,采购了5300件T恤,分发给后勤人员4000件,在校职工1300件,支援为母校抗疫后勤保障已坚守校园一个多月的一线人员。
汇聚涓流,20余万元凝聚着的是厦门校友对母校拳拳之心和炽热的爱。
广西校友站:“桂”在知心,真情守“沪”
又酸又爽,一吃难忘,近年来,螺蛳粉以其独特风味“出圈”。自准封闭管理以来,不少在校学生特别是广西籍学子尤其想念这口酸爽的滋味。这份心情广西已收到,螺蛳粉安排上了!
5月16日,由共青团柳州市委员会(下文简称“柳州团市委”)、复旦大学广西校友、校友企业广西益远律师事务所联合捐赠的共计26433桶“螺状元”牌螺蛳粉抵达复旦大学。
故事要追溯到4月底,彼时,柳州团市委给上海捐赠了一批螺蛳粉,火爆“出圈”。在“柳州发布”微信公众号的评论区里,不少包括复旦学生在内的沪上广西学子“隔空喊话”,希望也能得到来自家乡的爱心支持。
没多久,广西籍学子、2019级高教所硕士生莫瑶从在沪广西老乡那里得知,应在沪广西学子的呼吁,柳州团市委联络了当地螺蛳粉企业,有意向给在校的复旦大学广西学子捐赠5000份螺蛳粉,希望帮忙搭建对接渠道。
莫瑶立刻与学校外联处取得联系,外联处积极响应接收,一条从柳州到复旦的“螺蛳粉通道”初步搭建。校地双方经过沟通,决定发动校友力量,争取更大的支持,令在校广西籍学子缓解乡愁的同时,也能让全校师生品尝到来自广西的心意。
从母校那里得知消息后,广西校友们表示,愿意全力支持向母校在校师生捐赠螺蛳粉。按在校学生人数统计,如要满足人手一份,共需26000多份螺蛳粉,广西校友们主动揽下了新增21000多份的捐赠任务。
4月29日,一份《广西校友向复旦在校学生捐赠螺蛳粉倡议书》在广西校友群里发出。
“作为复旦校友,让我们一起为母校抗疫尽一份力吧!”
“让学弟学妹们领略一下广西螺蛳粉酸爽的灵魂!”
校友群里,大家接力捐款,至5月4日,共100余名校友参与捐赠,共募得款项4万余元。此后,校友所在的广西益远律师事务所又慷慨解囊,主动补足了剩余份额,最终筹募11万余元资金。
其后,广西校友、柳州团市委与校方积极联动,联系企业采购2万余份螺蛳粉,加上此前柳州团市委联系企业捐赠的5000份,可满足所有在校学生人手一份的需求。考虑到学生在宿舍里不方便开火,大家特别选择了冲泡型螺蛳粉,浇上热水就能食用。
经过斟酌考虑,大家决定以铁路方式运送,装运当天,不少在柳州工作的校友也前去帮忙。装运前夜,校友们一起商量如何写箱贴文案。一位中文系校友一口气写了八份文案,大家最终挑选了“‘桂’在知心,真情守‘沪’”作为箱贴文案,表达广西校友对母校、对上海的拳拳爱心。
校友站:卓越为公心,殷殷复旦情
“饭盒行动”——环保又可心
学校准封闭期间因无法堂食,一次性饭盒消耗量很大,在绿色循环经济产业深耕多年的校友陈雪峰了解到母校这一情况后,与外联处联系,表示愿意捐赠20万元,给学弟学妹们购买可循环使用的保鲜饭盒。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和社会爱心人士毛凌云先生也积极参与配捐,3月16日下午,“饭盒基金”已募集资金50万元。
资金到位后,物资组织和落地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基金会和校友会分别通过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理事单位大润发中国区发展部总经理王强,复旦大学管理学院1996级MBA校友、百联股份原党委副书记潘明华,协调大润发、百联股份第一时间从浙江、上海全市范围内调集保鲜饭盒的仓储和供应商资源,以最快速度、最低价格支持学校,先后共调集饭盒23800件。“能为母校复旦做点事情很高兴!”潘明华校友说。校友会、基金会和学校相关部门组成“饭盒工作群”,连续几天讨论相关事宜,工作群经常到凌晨还在热烈讨论对接。
3月17日晚20:30左右,第一批8000件饭盒送达邯郸校区,3月19日所有饭盒全部到位。“饭盒行动”在师生中产生巨大反响,体现了特殊时期复旦校园特别有爱的温暖场景。
“爱心牛奶”——一念牵众心
“你们吃饭怎么样?”“物资储备得充足吗?”“学习、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3月31日,江湾校区发现人员核酸异常后,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久存便逐一询问学生情况。“我好几个学生都说在学校吃饭都很好,但是牛奶、水果比较缺,储备不足,特别想喝牛奶。恰逢近日西安校友会捐赠的延安苹果进校,学生们说收到苹果特别开心,我就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同学们也喝上牛奶,补充营养”。
如何将想法落地?王久存立刻想到了2003级生科院博士校友,任职于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的刘洋。2021年,由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复旦大学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伊利)共建了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围绕乳及乳制品检测与监控技术开展研究,王久存就是实验室成员之一。
刘洋通过王久存了解到师生有营养补充的需求后,便立即联系伊利,给师生提供牛奶补给。1996级生科院校友,上海昂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窦同海得知母校这一需求后,接过刘洋的接力棒,负责起捐赠的对接工作。联系捐赠校友与校友企业,不到一天时间,两家愿意捐赠的校友企业就已确认意向,分别是上海近岸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鹍远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级生科院校友陈飞也以个人名义参与到捐赠中来。
4月7日傍晚,母校爱心牛奶捐赠群就建立起来了。几经商讨,最终,大家一致决定共同出资捐赠50万元,购买10000箱伊利牛奶,并将原计划的在校师生每人2瓶牛奶的标准提升到了6瓶,确保一周的供应量。在此基础上,伊利公益基金又向学校捐赠酸奶129箱。
虽然是居家办公,但校友企业都开启绿色通道,优先处理捐赠款,以最快速度推进协议与财务流程。4月8日,捐赠资金全部到位。
如何将物资快速又安全地送到师生手中是校友们最关心的问题。“疫情期间,校外物资进校,防疫要求是最重要的。” 校友连同外联处与伊利反复确认物流方案和防疫措施,落实细节,“确认每一步都严格按防疫流程操作,我们才能放心”。
4月10日上午,129箱酸奶已率先送达。下午,10000箱牛奶装车待发。不同于以往,这辆捐赠车车身并没有悬挂任何条幅标语。“原本我们是想挂上标语,鼓舞在校师生坚持抗疫,但疫情期间,货物存储量一直处于波动状态,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缺货的情况,我们来不及,也等不得”。校友们考虑到发货当日气温较高,会对乳制品存储有影响,也特别叮嘱运送车队挑选下午温度相对较低的时间配送。
4月13日,暴雨如注,黄炎在宿舍喝着拿到手中的酸奶,心里却是满满的感动,“在现在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仍然有牛奶、大枣、苹果等物资的捐赠,并且能够发放到每个学生手中。……身在其中,深受感动,深怀感激。希望等自己从复旦毕业后,会记得今日收到的物资,会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这正是校友陈飞的所愿,虽然没来得及在捐赠车上挂上条幅,但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他们希望学弟学妹们走出复旦后,也能回馈母校。
“众人拾薪”——爱火绵不绝
2022年4月12日,当1986级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校友、院董龚朝晖了解到母校师生员工缺少生活用品,尤其是各种生活用纸短缺后,即刻联系他参与投资的四川环龙集团,并大力促成四川环龙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上海华侨事业发展基金会定向给复旦大学的捐赠。此次捐赠合计3931件“斑布”本色竹纤维生活用纸,包含面巾、抽纸、手帕纸和卷纸等各品类,近40吨的物资整整装满两辆17.5米的加长货车,分别于4月11日、12日抵达学校。
4月20日,在得知复星诊断自主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于4月13日在国内获批上市后,校友企业上海睿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宁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联合上海复星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复星基金会”)、复星诊断,共同向学校捐赠50万人份复星诊断抗原试剂,帮助校区内新冠疫情有效防控,进一步减少校内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4月20日上午,2006级哲学学院硕士校友、复星基金会理事长李海峰带队将第一批10万人份抗原试剂送达母校。后续的40万人份抗原试剂分别于21日、25日、26日陆续送达学校各校区。这是复星基金会继为校内师生送来法式燕麦饮、为校外老教授送去肉蛋蔬果保供大礼包之后再次驰援复旦大学,也是睿郡资产和宁泉资产再次慷慨为母校捐赠抗原试剂盒。
“校庆礼包”——桃李咖香满
5月25日,在建校117周年校庆日来临之际,为了给坚守校园的师生们带来更多惊喜,校友会与基金会继续默契合作,联络多方资源,迅速完成了一次“校庆大礼包”的筹措快闪。
校庆日进入倒计时的日子里,“校庆大礼包”从四面八方而来,正陆续抵达校园,消杀、静置、入库、分拣,每道工序都落实到位。
这批礼包来自校友基金,校友、校董企业及社会爱心的共同支持,每套礼包均包括“桃李芬芳”“咖啡盲盒”“圆圆满满”三组礼物,在校庆日前后陆续发放至留守校内的全体师生手中。
其中“桃李芬芳”是油桃、红李、口罩贴组合,由校友基金专项支持油桃、红李,王学亮校友捐赠天然植物芳香口罩贴;“咖啡盲盒”是多款咖啡组合,由校友等多渠道支持;“圆圆满满”是厦门特产馅饼,由许华芳校董携宝龙公益基金会捐赠。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校友会与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向坚守校园的师生们发出了一封信,期待共同迎来风雨后更美的彩虹,一起共沐光华!
千言万语道不尽,只待花开再逢时。衷心感谢一直以来在抗疫战斗中关心和支持学校的海内外校友和社会各界!
(本文来源:复旦大学微信公众号、复旦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号,整理:洛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