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区内涵建设项目捐赠签约暨公募活动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复旦源”内涵建设项目1200万元,同时支持依托基金会开展“复旦源”公募活动,面向社会公众筹集内涵建设资金。

▲“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区内涵建设项目捐赠签约仪式
十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常务副校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许征,副校长陈志敏,校党委副书记周虎,校党委副书记钱海红,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红,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党组书记、主任、基金会特邀专家洪民荣,复旦大学校董、龙盛集团董事长阮伟祥,松江区泗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长城,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会长黎瑞刚,复旦大学福建校友会常务副会长郭洪志等在“复旦源”相辉广场草坪上,一起种下象征“文化沃土,百廿树人”的香樟树,共同启动“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区内涵建设公募活动。

▲“文化沃土、百廿树人”——“复旦源”公募活动

▲“复旦源”公募活动共同种下象征“文化沃土、百廿树人”的香樟树
百廿溯源 共启新篇
“复旦源”坐落于邯郸校区最西侧,是复旦大学的发源地,也是复旦精神的溯源地。1918年,时任校长李登辉先生亲赴南洋募集15万银元,在江湾购地70余亩,并专程邀请耶鲁大学的同届同学、著名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校园,奠定了复旦永久校基的蓝图;1922年,江湾新校舍(即今日邯郸路校区相辉堂大草坪四周区域)建成。此后历经百年,这片建筑群几经更迭,数次翻修,成为校园内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存。直到2023年底,这片区域被命名为“复旦源”,学校正式启动“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遗存区域的活化焕新与功能化建设。同年,“复旦源”历史建筑建筑群入选第八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亨利 · 墨菲设计的复旦校园规划图
为迎接复旦百廿华诞,也为充分发挥“复旦源”的历史文化教育功能,学校抢抓机遇,精心规划复旦源片区建设工程,致力于打造校史馆、博物馆、艺术馆、科技成果馆、校友馆,形成“一源五馆”的新格局,这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正积极推进的“上海教育博物馆”筹建工作高度契合,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自去年以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十分重视“复旦源”项目,与复旦多次互访,王荣华理事长专程带队来校考察调研。

▲2024年11月22日,王荣华理事长一行调研“复旦源”
在“复旦源”项目捐赠签约仪式上,王荣华表示,“复旦源”不仅涵养复旦人文精神、涵养上海乃至全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科学人文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理解中国近现代从教育救国迈向教育强国征途上的关键线索,也是充实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努力打造“上海教育博物馆”展陈资源及表现形态的重要依托。“复旦源”的落成,将使“上海教育博物馆”“大博物馆计划”更加光彩、更加坚实。
裘新对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长期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复旦源”项目旨在打造复旦精神的新地标、文化育人的新场域,助力上海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相信会有更多复旦校友和“复旦之友”加入,把“复旦源”这座复旦人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目前,“复旦源”已被纳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推进的“上海教育博物馆”建设规划,力争率先建成“上海教育博物馆”的一个馆区,与“玖园”项目形成集群效应。未来“复旦源”将在展陈、参观、活动等各方面加大对社会各界的开放力度、互动设计,更充分发挥出教育公共场馆的育人功能。

▲“复旦源”航拍图
这不是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复旦的首次携手。长期以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以教育强国使命为引领,在基础建设、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助力复旦教育事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起,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心系“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项目,至2021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在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为代表的社会各界支持下,玖园项目一期(《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修缮辟建)和二期(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相继焕发新生。
“心有所信 方能行远”
“玖园”即复旦大学第九宿舍,位于国顺路650弄。这里曾居住过多位名师大家,从首译《共产党宣言》、语言学家、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到著名数学家苏步青,陈建功,谷超豪、胡和生夫妇,新中国遗传科学的主要奠基人谈家桢,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开创者之一谭其骧,著名政治经济学家蒋学模、张薰华,“中国电光源之父”蔡祖泉,著名翻译家《英汉大词典》主编陆谷孙等,可谓星光熠熠。
2017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玖园项目一期——陈望道旧居改建为《共产党宣言》展示陈列馆项目正式启动,这座单栋三层洋房是陈望道老校长在校期间的旧居宅邸。1921年,陈望道老校长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如星火燎原般成为中国传播最早、影响最大的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在复旦大学亟待社会力量支持时,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经过实地走访、专题讨论,迅速决定资助500万元支持项目建设,基金会还专门邀请油画家俞晓夫为展示陈列馆创作珍贵油画《真理的味道》,并通过基金会捐赠给我校,还牵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捐赠其创作的雕塑《真理的味道是甜的》,为展示陈列馆文化品位添彩。在调研考察期间王荣华理事长就曾指出,陈望道旧居不仅是复旦的独特资源,也是上海的独特资源。

▲2018年5月5日,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修缮陈望道旧居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邀请油画家俞晓夫创作油画《真理的味道》,并捐赠给复旦大学
2018年5月14日,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修葺一新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问世,彰显了上海红色文化的精神与传承。在《共产党宣言》精神传承座谈会上,王荣华理事长表示,基金会希望通过修缮陈望道旧居、设立《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使之成为追求真理、坚守信仰的红色教育基地,让历史可被触摸,让建筑可被阅读,让真理可被品尝,让信仰重放光芒。

▲修葺一新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玖园一期陈望道旧居)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给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回信,在青年中引起热烈反响。他勉励志愿讲解服务队继续讲好关于理想信念的故事,并对全国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广大党员“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一路相伴 善作善成
有了玖园一期项目的成功经验,2020年11月,玖园二期——以“爱国”“科学”为主题的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工程也正式启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不仅继续资助500万元,更是积极出谋划策,最终确定依托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上海复旦大学发展基金会、复旦大学校友总会、上海民盟同舟公益基金会、浙江大学校友总会等5家单位联合开展“众筹”的公益慈善新模式。同年12月18日,以“点亮一颗星,闪耀玖园星空”命名的众筹行动正式启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公募平台方,链接各方资源,为活动提供最强支撑,王荣华理事长带头捐款,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处踊跃参与,成功点亮首颗星星,为筹募行动注入强大动能。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支持下,该网络众筹行动最终获2380余人次参与,顺达成近130万余元的捐赠额。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强大支撑下,最终玖园二期项目实现了各渠道募集资金超过1600万元,超额完成了筹资目标。

▲玖园二期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修缮工程启动
2021年7月3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玖园二期正式开放。两栋旧居与2018年修缮完成的陈望道旧居——《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形成互动,将“信仰、爱国、科学”融为一体,构成“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短短数载,“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已接待公众线下参观近20万人次,不仅成为复旦校园内文化建设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更是全上海、全国弘扬理想信念、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的著名地标。

▲2021年7月3日,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揭幕

▲修缮后的玖园二期苏步青旧居、谈家桢(陈建功)旧居
初心如磐 奋楫新程
黄浦江畔弦歌不辍,邯郸路上薪火相传。“复旦源”教育历史文化区内涵建设公募活动的启动,将汇集更多校友与复旦之友的爱心,襄助“复旦源”建设与长远发展。五月“复旦源”将以“一源五馆”的全新姿态正式揭幕,与“复旦大学玖园爱国主义教育建筑群”遥相辉映,成为承载新时代复旦精神的新地标。
我们期待与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携手同行,建好用好“复旦源”,为“上海教育博物馆”的建设打头阵、当尖兵,让“复旦源”成为率先建成使用的“上海教育博物馆”的一个馆区,为上海教育界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传承党的教育思想和红色教育、弘扬教育底蕴和当代教育形象、凝聚共识奋力建设“第一个复旦”建设再上新台阶贡献力量。
供稿: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