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萧思健师生关爱基金”捐赠签约仪式在邯郸校区文科楼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萧思健师生关爱基金”捐赠人、复旦大学1993级校友张翎,萧思健老师夫人许婷、儿子萧浒,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华彪,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986级院友、萧思健同班同学戴庆民,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党委书记潘伟杰,院长苏长和,党委副书记张建新、王英豪,政治学系主任郭定平,院长助理周凌一等出席,共同见证这份承载着教育热忱与报国初心的基金正式落地。活动由学院党委书记潘伟杰主持。
温情启幕:致敬师者初心,赓续复旦精神
仪式伊始,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发表致辞。他深情表示,这份承载着校友深情与教育初心的基金,是助力复旦大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生动实践。周磊回顾了萧思健老师的教育生涯——从国际政治系学子、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到留校任职,他始终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精神为指引,在宣传和育人岗位上默默耕耘,用一生诠释了国务人“卓越为公”的价值追求。

活动当天,恰逢萧思健老师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日子。周磊特别强调,“我们以基金设立的方式缅怀他,不仅是对一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深切纪念,更是对他毕生所践行的育人理念的永恒致敬。这份基金,正是要让他的心火永续燃烧,照亮更多学子的成长之路。”
深情对话:校友赤子情怀,家国同频而行
作为基金捐赠人,1993级校友张翎在感言中坦言:“设立这个基金,是我与萧老师一家深厚情谊的延续,更是对复旦精神的致敬。十年前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今天基金的设立,他又回到我们身边。”他回忆道,萧思健老师生前对学生的关爱如春风化雨,而此次基金的设立,正是希望让这份师者情怀在新时代继续滋养更多学子。张翎特别提到,萧思健老师之子萧浒作为“复二代”参与其中,正是复旦精神代际传承的生动见证。

萧思健老师的夫人许婷深受触动,动情讲述设立基金的初衷——“不管你是怎样的信仰,都是要利于他人”。许老师坦言:“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复旦的教育与萧老师的影响”。她特别提到,“萧思健师生关爱基金”徽标中的“橄榄树”实际上照应着萧思健老师的英文名——Oliver。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基金希望能够通过国务学院的培养,有更多优秀的外交官能够走向国际,维护世界和平。

薪火相传:基金定格承诺,情暖国务师生
仪式现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他指出,基金将专项支持“腾飞计划”农村专项困难学生,为他们提供学业保障与能力提升资源,同时设立当年退休教师的荣誉奖助,构建“乐龄乐业”服务体系,基金覆盖学院“一老一少”,很有温度,让尊师重道的传统美德焕发新活力。

随后,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副处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章晓野与捐赠人张翎校友共同签署捐赠协议。周磊副校长为张翎校友颁发捐赠牌。


共话未来:凝聚育人合力,书写时代华章
交流环节,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建新、王英豪分别介绍了学院教工队伍建设和学生工作情况。学院现有教职员工92人,专职教师79人。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科研产出和学术水平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学生工作则聚焦“中国之治”与“全球之治”的特色品牌工作进行介绍,通过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澜湄青创赛、“荣昶学者”等赛事项目,助力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为中国声音走向世界贡献力量。



交流环节,与会嘉宾、老师纷纷回忆与萧老师的点滴往事。上海复旦大学校友会副会长华彪分享了与萧思健老师的往事。他记得在校时吃过萧老师的喜糖,见证着萧浒的出生与成长。华彪感慨:“萧老师为人真诚,做事更真诚,这份真诚一直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986级院友、萧思健老师同班同学代表戴庆民则指着毕业合影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追忆那些并肩求学的日子,“这是当年的老教授,那是我们的同窗……”那些藏在照片背后的青春故事、课堂上的思想碰撞、生活中的点滴关怀,都随着他的讲述缓缓流淌,让在场的人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朝气与理想的年代。
章晓野老师作为“国务人”,话语里满是自豪与感动:“校友之间的守望相助,本就是复旦最温暖的精神基因。”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系主任郭定平老师谈及自己读书时参加的“国际十大时事”评论比赛获奖的经历,当时萧思健老师为他带来一摞精心准备的好书,那些书页间不仅藏着知识的厚度,更有着老师对学生无声的关怀与期待。萧思健老师的儿子萧浒回忆起父亲的墓志铭——“思燕园之大义,健来者之精神”,目光温和而坚定。依稀间,萧老师的音容笑貌犹在,他的精神已化作基金的火种,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仪式临近尾声,与会嘉宾合影留念,国箴园内树木葱郁,仿佛见证着这场跨越十年的深情接力。萧老师的精神从未离去,他以另一种方式“归来”,与我们并肩同行。“萧思健师生关爱基金”的设立,不仅是一场对师者的深情追思,是一次校友爱心传递的美好佳话,更是一个教育初心的庄严承诺。未来,这一基金将持续助力复旦大学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服务国家战略中书写“第一个复旦”的时代华章。

来源: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