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复旦大学-浦发银行F-LAB科学家创业营首期班结业仪式在上海市青浦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复旦科创基金主办,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青浦创新中心)、复旦大学(虹桥)全球校友科创中心、上海市青浦科学技术委员会承办,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复旦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协办,浦发银行支持。
F-LAB是复旦大学在国家战略指导下聚焦“破壁·融合·引领”的探索,旨在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的创新生态共同体,为一批最具潜力的青年科学家赋能,助力他们将实验室的卓越成果和前沿技术,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社会进步的产业力量。
经过四个月的系统化课堂与产业化培训,F-LAB科学家创业营首期班34名来自生命健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未来产业四大前沿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学员,即将踏上更广阔的产业化征程。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致辞中向全体结业学员表示祝贺,并强调F-LAB是复旦推动“四链融合”、破解科研产业化瓶颈的关键举措。金力指出,科学家如果不主动走向企业,毕生的研究成果就只会停留在论文里、实验室的抽屉里,无法真正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创业营搭建了一个有意义的平台,让科学家带来前沿技术,让企业带来场景和资源,让资本带来助力和视野,让政策带来保障和引导,最终让‘政产学研金服用’,真正能够融为一体”。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在致辞中表示,创新的幼苗离不开肥沃的土壤,青浦就是大家最好的‘试验田’。他指出青浦区正在实践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从实验室走向大市场,路虽远,行则将至;从科学家转型创业者,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相信,当复旦的科创基因融入青浦的发展血脉,一定能够在这里结出科技突破+产业升级的累累硕果”。
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
浦发银行副行长、上海科创银行董事长康杰表示,“我们有能力为未来潜在的灯塔企业做默默的‘提灯者’。复旦大学在为科学家学员打开走向世界、走向顶流的一扇一扇门,浦发银行也愿意为大家走向罗马铺下一块一块砖”。他强调,浦发银行致力成为科技企业的“首选伙伴银行”,通过打造“商行+投行+生态”服务体系,推出“股债贷保租孵撮联”一体化服务模式,持续为科学家创业提供“金融活水”,助力科学家成果产业化从“惊险一跃”变成“完美一跳”。
浦发银行副行长、上海科创银行董事长康杰
在结业仪式上,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宣读了34名F-LAB科学家创业营首期班结业学员名单,金力为学员们一一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
F-LAB首期班全体学员向母校赠送了一份寓意深远的礼物——一张“未来航班”机票和一张“致未来的支票”,象征着复旦科创人向母校捧出的赤子之心。
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刘莉代表学校接受礼物
F-LAB首期班班长、复向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也卓代表学员深情致辞。
F-LAB首期班班长、复向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也卓校友(左)
大家好!我是复向医疗的创始人兼董事长刘也卓,也是 F-LAB 首期班班长,很荣幸能够代表同学们为母校呈现这幅作品——《致未来的支票》与《前往未来的机票》。这张“未来支票”与“希望登机牌” 不仅是一件设计作品,更是我们复旦科创人向母校捧出的赤子之心, 是我们以“时间”为轴、以“创新”为魂,为 F-LAB团队特别设计的象征表达。
这份设计蕴含的三重意象,它们既是对复旦精神的致敬,更是我们对“科创未来”的注解:
第一重,是刻在中国人骨血里的文化坐标。 背景中巍峨的故宫,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守望;东方明珠代表“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时代剪影;而光华楼、 复旦日晷的投影,则是我们最熟悉的复旦校园记忆——这些地标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从中国看世界,从世界看中国”的视觉宣言:我们扎根于华夏文明的沃土,却从未忘记用科创的视角重新诠释传统。
第二重,是指向未来的学术罗盘。 “复旦日晷”定格着“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永恒刻度;右侧的《Nature》、《Science》、《Cell》顶刊标识,是我们向世界学术高峰的致敬。我们丝素蛋白从首篇《Nature》开始的十余年产业化之路,不变的是“博学笃志”的初心,见证的是复旦人“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真正的国际化,从来不是亦步亦趋的模仿,而是带着中国问题的解决方案,带着东方智慧的价值判断,在人类共同的知识版图上标注属于复旦的坐标。
第三重,是踏上征途的开拓者姿态。 “丝绸之路”的驼队剪影与“Explorer Class(探索者舱)”的未来感设计形成奇妙呼应——从张骞凿空西域到郑和下西洋,开拓精神早已融入民族血脉;从复旦科创园的第一间实验室到F-LAB全球校友网络的搭建,这种精神正在转化为连接世界的创新网络。
二十年前,当复旦科研团队在蚕丝中提炼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丝素蛋白时,他们或许不会想到,这根纤细的纤维会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学术与科创的桥梁。当这份科研成果化作产业化之路上的“复旦 基因”,这不仅是我们团队的突破,更是复旦科创生态的缩影——阮伟祥校董说: “丝素蛋白的产业化像复旦高分子系的一个梦”,是一代又一代复旦人在交叉学科中开垦的土壤,让我们这群怀揣梦想人,得以在“聚是一团火”的F-LAB共同体中肆意生长。F-LAB不仅给了我们一张“从Present到Future”的“登机牌”,更搭建了贯穿整个航程的“空中加油系统”——当遇到技术转化的湍流时,有导师团紧急会诊;当遭遇商业化迷雾时,有校友企业分享实战地图;当需要链接产业资源时,有复旦全球科创网络全力对接。
最后,我想回到这张票据的本质:它既不是终点,也不只是纪念品,而是一张“开给未来的支票”。F-LAB教会我们:真正的科创赋能,从来不是单向输出,而是构建一个“教授专注攻坚、企业专注转化、资本专注成全”的共生系统。我们其实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复旦科创人该以怎样的姿态走向世界?
答案藏在日晷的光影流转中,藏在我们每一次俯身实验室的专注、 更藏在我们每一次站上国际产业化舞台的笃定与从容。我们始终长期坚持做正确而富有挑战的事,每个人都在将复旦实现一等一的原创性成果进行产业化。正是这份执着,让F-Lab汇聚起一群信念相似的同行者:深耕现实、仰望星空,做时间的朋友。我们脚踏实地,投身当 下;也更坚定地,以此刻耕耘去成就未来。
愿这张票据成为一颗火种,点燃更多复旦人对科创的热忱;让我们的每一份努力,都成为支撑民族复兴的“硬核力量”。 《支票》是我们开给未来的承诺,金额部分请学校填写,象征我们对无限可能的共同投入与回报;《机票》则属于每一位在座的参与者,你们可署名拼入画面,成为这幅宏大叙事中不可或缺的一块!
成长的背后,离不开引路人的鼎力支持。仪式上,复旦科创向战略合作方及支持企业致谢,多方协力的创新生态,正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在学员们奔赴产业蓝海之际,F-LAB并未止步于此,而是以更坚实的支持体系持续护航。复旦科创正式发布F-LAB赋能计划,致力于构建“早期投资+深度赋能+校友网络”三位一体的长效支持机制。
六位学员代表与复旦科创基金副总经理褚晓佳现场签署了合作备忘录,标志着F-LAB赋能体系进入实质运行阶段。
活动上,F-LAB第二期全球招募正式启动,标志着F-LAB创新火炬正式传递至新一轮科学家手中。
从左至右:复旦科创基金董事长、上海祖泉创新转化研究院院长孙彭军,复旦大学对外联络与发展处处长刘莉,青浦区委常委、副区长李峰,浦发银行副行长、上海科创银行董事长康杰,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青浦区委副书记、区长金晓明,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许征,复旦大学校董、上海豪盛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家泉,复旦大学校外合作处处长周曦
F-LAB科学家创业营首期班圆满结束,其“星火成炬”的精神将继续燎原。青年科学家们正用实际行动践行“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以创新和实干回应时代需求,在科技强国的征程中展现复旦人的担当与智慧。
来源: 复旦科创